查看原文
其他

一份肉夹馍也踩到“台独”玻璃心?

郭茂辰 郭茂辰海峡传真
2024-09-05
最近有则岛内生活新闻颇有意思,说是大陆小吃肉夹馍在台湾红起来了,但有个网友在PTT爆料,因为没吃过,在家附近的店里买来尝鲜,结账才知一份竟要95元(台币),且料就只有香菜、葱和碎肉,感觉被坑了,引发网络讨论。
本来是个不起眼的小事,但是在部分岛内媒体的报道中却变了味儿。有新闻标题直接称,台湾小吃刈包吊打肉夹馍,还有人质疑肉夹馍为何全是碎肉,让人看了哭笑不得。
其实,那网友买的肉夹馍是否道地,是商家在大陆学来手艺在台贩售,还是陆配经营,再或是大陆品牌进军岛内市场,以上内容新闻里根本没有交待,却一股脑的把矛头瞄准大陆。
就像当年高雄观光局长潘恒旭在绿媒节目中说:“我们要高价的自由行,我们没有靠一中倾斜,我们不会想要一中的低价旅行团,塞满人数”。
但无论高价团还是低价团,都是台湾旅行社推出的产品,压低成本导致旅游品质不佳,凭什么甩锅陆客?人家漂洋过海来看你,还成了岛内业者们恶性竞争,大打价格战的出气筒,这更是制造对立,毫无道理。
同理,如果仅仅是台湾人学了皮毛,做了不正宗的美食卖给台湾消费者,后者觉得卖太贵,自己被坑,跟大陆有何关系?作为传统小吃,有何理由要替岛内山寨背锅?
事实上,在台湾也不乏价格不菲的刈包、小笼包或咸粥,像日料店、法国菜,无论台湾人自己开的还是老外经营,价格也都远超“俗搁大碗”的本地小吃,怎么没有岛内媒体找出一两样,说吊打法国、吊打日本呢?
说到底,这就是凡事都要无限上纲,都要把大陆当作出气筒的心态,而在这样的心态下,大陆怎么做都会动辄得咎。
比如,当年陆客来台,钱花多了,说你像暴发户,如陈光标,宝岛送暖,最符合“太阳花”抗争者要的分配正义,他办宴席,把钱直接塞到弱势手里,也被岛内一群蓝绿名嘴痛骂。
还有马当局的“陆委会”副主委要他读金刚经,勿执着于高调,但同样事,若换了比尔盖茨、乔布斯做,估计全台要额手称庆了。
可要是钱花少了也有错,一些人也有话说。几年前,台湾某蓝营媒体还有篇新闻叫《陆客尝鲜改变夜市生态》,称陆客几个人分食小吃,商家又嫌弃赚不到钱。
但今年年初,台媒报道,台湾旅客到日本福冈吃拉面,6位大人加小孩只点了3碗拉面轮流吃,店员见状后上前制止,事后台湾旅客到Google评论区留下1星负评。
试想,如果是大陆游客,可能得到的将是变本加厉的嘲笑。这种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选择性放大,正是台湾看待两岸关系的盲点。
在体育比赛中也有类似问题,因为“台独”心态作祟,一些人碰上和大陆有关的,都要你死我活,新闻标题不是“吊打”就是“痛宰”,要不就称大陆球迷“崩溃”。
比如,今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,台湾男篮赢了大陆,绿媒马上狂贺,“痛宰中国夺下胜利”“陆网崩溃”。胜大陆就好像台湾独立,输大陆就仿佛如丧考妣,原因是不想承认自己就是中国人,这和文章开头提到的“台湾小吃刈包吊打肉夹馍”,在心态上如出一辙。
几年前,一位朋友从台湾到大陆,看到豆浆上都写着“源自台湾工艺”,他笑称,在祖国到处看到同胞对台湾的好意。
其实,豆浆明明是自己在家里做的最浓,而如果这则广告语到了那些反中仇中的绿媒眼中,不知道是否要变出台湾豆浆吊打大陆豆浆的新闻?
比起一些断章取义的岛内媒体,这次倒是一些台湾网友说了点公道话,有人称,肉夹馍本来就是把肉剁碎,在大陆卖的根本不贵,也有人说,在台南也吃到正宗的,才卖55台币很好吃。
可见,这压根不是大陆小吃的问题,把台湾商家坑台湾人的故事变成肉夹馍的原罪,还要用刈包吊打,这种哗众取宠又不伦不类的对比,才是真正的问题,一切都是逢中必反又色厉内荏的人心所致。
所谓的台湾悲情,很大程度是有的人总有“台独”被害妄想,同时面对大陆又放不下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矫情,这些作为才是最最伤害两岸人民感情,下次再谈北风太阳的故事时,岛内媒体不分蓝绿,应该多点反求诸己的自省。

与郭台铭眉来眼去,柯文哲模糊策略掏空蓝营

陆配对打赖清德,自述对马英九失望才挺柯文哲

蓝白合到点不下车,柯文哲用“示弱”凌迟国民党

陆配遭“台独”政治围殴,柯文哲坐收两岸渔利

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
修改于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郭茂辰海峡传真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